2022-12-03
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太平街道,坐落着一个孕育出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落——茅草张村。从清末便开始流行在茅草张村的“踩寸子”,是一种村民们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2015年4月,太平街道茅家村的“踩寸子”被列入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踩寸子”的兴起与发展1982年,村民张希芝开始接触“踩寸子”这种民间表演艺术形式,“那一年我17岁,当时可以说是酷爱踩寸子”。从张希芝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
2022-11-12
胡家村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太平街道东北角济乐高速公路的东侧,紧邻邢家渡引黄总干渠。据村民介绍,胡家村先人于明朝永乐年间从河北枣强县迁入,当时迁入人员有胡、徐两姓,民国时期又有刘、张两姓落户此地,由于迁入人员以胡姓为多,故取名“胡家村”。如今,这个古老而充满红色革命气息的村落,正经历着“脱胎换骨”。清末古庙 饱经风霜历史悠久的胡家村中藏匿着一座清末古庙,它位于村委会东侧,为单院式建筑,...
2022-10-21
焦集村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大桥街道,如今,摆脱了水患、交通不畅等因素困扰的焦集村,正脚步稳健地在致富之路上大步向前。焦集村的文化瑰宝打夯号子是焦集村一直以来广泛流传的一种特色号子,在过去缺少机械设备的年代,人们在建造房子或垒墙时,为了使房屋或墙壁更加牢固,需要靠人力把地基夯实,打地基的工具便叫做“夯”。打夯号子其实就是一种劳动号子,由领夯者以活泼、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唱出,领夯员一般...
2022-10-21
焦集村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大桥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公里,308国道北侧1公里处,西与大庄村比邻,南与大吴村接壤。目前,焦集村有207户,785口人。“芙蓉街”的昔日繁华据记载,焦集村早在明朝前就有村民居住,因为焦姓村民居多,且村子当时逢二、七有大集,故村名为“焦集”。明朝永乐年间,丁氏、张氏祖先自河北省枣强县迁来居住,丁氏居多,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其余大多是四面八方受灾逃难而来的灾民...
2022-09-23
大柳树店村坐落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街道。传说400年前大柳树店村便已扎根于此,如今,这座饱经风霜的村子正乘着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东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之路。商客云集 大柳树下村落扎根据记载,400多年前,大柳树店村的祖先们从河北枣强迁徙至黄河西岸。先辈们初迁到此地时黄河还是地上河,风沙大且洪灾频发,他们便在村子周边种植了几排垂柳,以此来减少风沙和缓解水土流失。大柳树店村书...
2022-09-08
东升村坐落在黄河以北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太平街道驻地以东1公里处,和周围已有上百年历史的其他村子相比,只有60多年历史的东升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年轻”的村落。作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一员,东升村也在用自己的蓬勃活力为整个起步区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来之不易的“从无到有”村民刘在伦今年已有80岁高龄,从他那里我们得知,东升村的原身为二太平公社畜牧场。由于当时经济条件整体落后,生活极为艰苦...
2022-08-19
后吴村坐落在黄河北岸的起步区大桥街道,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历经巨变后后吴村焕然一新。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后吴村的支部书记周金华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他记忆中最开始村子不到300人,整个村的占地面积小,户数也偏少,现在后吴村居民人口数量已接近700,户数也比原来翻了两倍。从周金华书记那我们了解到,过去的后吴村盐碱地比较多,这就导致粮食收成很...
2022-08-11
孙大村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崔寨街道,村如其名,孙大村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大村。孙大村的前党支部书记孙修枢今年已经82岁高龄,从1971年上任到2021年退休,孙修枢在任的50年里,孙大村发生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变。人才济济 孙氏家祠历久弥坚孙大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据记载,明永乐年间,孙大村先人从河北枣强迁居历城县孙家镇,约在清初,孙家镇村名改为孙大庄,“属历城县正北乡北会清二里,为集市所在...
2022-08-01
东冯井村位于黄河以北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太平街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过去的东冯井村经常遭受旱涝灾害,村民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都因此受到威胁。作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一员,如今的东冯井村不仅结束了挖井吃水的落后生活,还通过发挥特色产业优势,让村民们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治水”难题终破解今年58岁的村干部刘佃成是土生土长的东冯井村人,在他的记忆中,村子里最出名的就是那八口井。水是生命之源,然...
2022-07-22
后冯村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太平街道,村子建在河道的拐弯处,这曾给过去的村民带来极大不便。但如今,黄河流域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成为继雄安新区起步区之后的全国第二个起步区,位于黄河流域的后冯村也因此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忆苦思甜 从食不果腹到全面小康村民王廷三今年已经76岁,1967年他开始担任后冯村村干部,直到1998年退休,他一共干了31年。提起过去的日子...
2022-07-04
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有一个距今6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狮子孙村,南与济南主城区隔河相望,东依母亲河黄河,座落在黄河自西南向东北转弯的弦向位置,狮子孙村可谓交通便利、沟渠成网,发展农业、商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乘着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强劲东风,狮子孙村迎来了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的巨大改变。同心协力 重建狮子孙村文明标志据村民相传,狮子孙村的得名可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
2022-06-14
济南北部,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起步区孙耿街道,有一个纯回族居民组成的村子——魏家村。如今,经过上百年洗礼的魏家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人为本 拥护党支部发挥核心作用起步区孙耿街道的魏家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纯回民村。关于魏家村的由来已经难以考据,据老人们说魏家村最早有汉族居住,后来长清凤凰庄的魏姓家族搬迁至此,便有了“前魏家,后付家”的说法。魏家村目前共有156户人家,现有居民628人,党员12人...
2022-05-31
济南北部,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孙耿街道西南角,一座“红色”村庄,嵌藏着一段既刻骨铭心又可牵起冲天豪情的记忆......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在突围的过程中,敌人的两挺机枪冲着门打,咱们的八路军战士从这个门迎着火力向前冲...”57岁的于家村村民王善新眼泛泪花的说道。1943年10月3日,一名地下党特务叛变,我军行动路线被暴露,10月5日,1000多名日、伪军将村子包...
2022-05-19
出济南城,过著名的黄河大桥,便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大桥街道的地界。在大桥街道的西北角,与济阳、齐河两地交界处,有一个名叫刘光照的村子,此村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为历城、济阳、齐河三界首,但这看似普通的小村落中却坐落着一座清代古建筑——刘恩生故宅,这座始建于19世纪70年代的清代古宅,从昔日辉煌到历经沧桑再到重获新生,似乎在诉说着刘光照村不为人知的岁月,同时也见证着黄河北岸这个小村庄在时代变革...
2022-04-29
前街村地处黄河西岸,曾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山东省妇女联合会巾帼示范村”“全省消防平安创建先进村”“济南市文明生态村”等荣誉称号。赵中峰从1991年到2021年担任前街村书记一职,30年间,他见证了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介绍说,前街村是以前济阳县850个村的第一个大村,村里人口3200人,村里农民主要收入来自大棚蔬菜种植以及劳务输出。前街村1986年开始搞大棚蔬菜种植,随后成立...